季羡林谈人生经典语录及赏析 感悟人生季羡林

夏沫樱花落2022-06-28 17:08:08情感1237

《菜根谭》中有句名言:“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看过这个世界,见识过人性的善与恶,对为人处事则了如指掌,而依然能对万物怀有柔软之心。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这真的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季羡林这本《天真生活》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季羡林51篇经典文章,分为五个章节,论述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关于恐惧、压力、困境、朋友、成功、不完满的人生等。书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生活,都让“天真”这一基调贯穿全书。这也是季羡林做为大师,看透生活的真谛而得出的领悟吧。

一、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天真不是懵懂无知,而是保持人的天然本性,把人带入放松和自由的状态。在这个充满规则的世界里,拥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这个世界很复杂,复杂到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这些年揪出来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一扯一大串,以权力谋交易,用交易换金钱,再以金钱为更高的权力铺路。这些人的世界很复杂,复杂到我们看不透他们背后的人生。这个世界又很简单,简单到那些不懂得投机取巧,厚道高尚的人虽然拥有了名利和地位,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自己身居高位而贪污,不因可以轻松得到的金钱而堕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更加清楚的是自己身上所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有人格有原则,而视权势如浮云。像在疫情中逆行的这些国之栋梁钟南山院士、李云娟院士,像为了全人类吃饱饭而一心一意研究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的袁隆平院士等等。这些人的世界很简单,简单到只在自己的毕生追求中去奉献。这两类人的人生之路不同,也告诉我们,人生中真正获得大自在的,都是越过成熟抵达天真的人。正所谓: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二、天真是一种超越,是了悟人间万象后面对世事的一种智慧抉择。

天真是“历经人世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走过多载,就会明白,对美好的追求和对残缺的包容,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看透人生本象,才能豁达的面对生活。

季羡林在散文《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中用调侃的语气写道:“我活了八十多岁,到现在才真正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我有两只眼睛。”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由于眼睛有白内障,季羡林的右眼动了手术,而左眼没有。手术后,右眼的视力达到了0.6,多年来看不清物品的右眼现如今能稍微清晰的看清些物品。这就打破了两只眼睛原来看物品一致的平衡。

季羡林写道:在过去的八十多年中,两只眼睛合作得像一只眼睛一样,只有和谐,没有矛盾;只有合作,没有冲突。它俩陪我走过了世界上30个国家,看过了撒哈拉大沙漠,看到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看到过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湄公河,看到过长江、黄河;看到过黄山的云海,看到过泰山的五大夫松;看到过春花,看到过秋月;看到过朝霞,看到过夕照;看到过朋友,看到过敌人;看遍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并且探幽烛微,深窥某一些人的心灵深处。现在打破视觉平衡的两只眼,带给他一些生活上的不合谐,这让季羡林想到中国老百姓的一句俗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睁哪只眼,闭哪只眼呢,倒是凭空给他增加了难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正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现象吗?也许在婚姻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能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尤其是对于婆媳关系中,这样的“难得糊涂”会解决生活中的各类小纠纷,所以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是在工作中,如果做为一名领导,对单位中的不良风气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虽然也满足了“明哲保身”的人生原则,但是却是使工作作风下滑的推动力,也让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得不到应该享受的工作成绩,让那些投奸耍滑的人靠着拍马逢迎一路上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是一个大的败策。所以,这样的方式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人身上,是一个特别玄妙的思想。季羡林就是通过这些人生中的小现象得到大领悟,真正实现了天真是一种超越,是了悟人间万象后面对世事的一种智慧抉择。

三、季羡林先生生平

季羡林是国宝级的大师,他生于1911年,2009年7月逝世,享年98岁。他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34;。温家宝总理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34;&34;&34;的确,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无论写文还是交友,皆以“真”为原则。他用漫长岁月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践行天真生活,于嚣尘中回归“丰富的单纯”,深谙世事而不世故,宠辱不惊亦不忧不惧,坚守自我,专注当下,永葆内心的悲悯与善良。天真需要一份坚守,也需要一份勇气,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绝佳方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6250.html

标签: 季羡林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