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擎着爷爷扎的红灯笼,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夕颜花开2022-12-05 08:32:12网红106


临近春节,陈更变得雀跃,她期待着早点回家,待在关中平原、古都咸阳、秦都大地小小的村落里过年。“当耳畔都是乡音,身边都是家人,触目都是温暖,心里都是爱与满足,对家人之间彼此的爱感到满足时,就是最好的年味。”

陈更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陈更,她记忆中的年味,是和奶奶一起拜灶王爷,擎着爷爷扎的红灯笼游荡,幸福如涓涓细流般在心底涌动。

跪拜灶王爷

奶奶嘴皮子最利索

陈更一年之中唯一双膝跪地的时候,便是和奶奶拜灶王爷及其他各路神仙,她笑言,这也是奶奶一年中嘴皮子最利索的时候——奶奶在纸灰的飞扬中让许许多多神仙赶快来收钱,并祝他们新年快乐。

拜灶王爷充满了仪式感,就连神仙们的神位摆放都非常讲究。灶王爷的神位摆在厨房的大水缸盖儿上,土地爷、观音菩萨、佛祖等的神位摆在庭院当中,茅神爷的神位摆在后院茅厕。

有趣的是,供奉神仙的果子点心,在虔诚的奶奶看来,是祭拜仪式中神仙“下凡”之后“品尝”过的美食。而被神仙“吃过”的果子点心必须要吃掉,大人吃了身体健康,小孩子吃了学习进步。这是年夜饭的压轴菜,奶奶总是用很得意的神情端出贡品,生怕大家不记得,能吃到这些“敬神果”都是她的功劳。

爷爷扎灯笼

游荡在村里最威风

陈更的爷爷做了一辈子钳工,手巧不说,各式工具一定是全村儿最全的。记忆中的童年,离不开爷爷搭秋千架、修小自行车、剪跳皮筋,玩具层出不穷,过年更是亮相的好时候。

那时,五光十色、带音乐声的电灯笼刚刚时兴,竹篾与红绸布扎的红灯笼依然活跃在小朋友们手中。全村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手中的红灯笼连成长长的队列,在村里穿行游荡,欢笑声与大红灯笼相映成趣。

提起爷爷的手艺,陈更的言语中透着一些骄傲。当其他小朋友灯笼里的蜡烛熄灭甚至侧倒,烧着了灯笼侧壁的红绸布时,她的灯笼又牢固、又稳当,爷爷的匠心在小小的灯笼上展露无遗。她至今都记得爷爷的工序,先用铁丝拢成一个圆圈儿,圈上连着L形的长手柄,圆圈中心点着蜡烛,放入灯笼底,可固定、可拆卸,点蜡烛或者换蜡烛都很方便。擎着沉沉的铁架子红灯笼,她小小的心里溢满了幸福与骄傲。

期待着回家

过年更适合表达爱

除却大众熟知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文采飞扬的陈更还是北大博士,研究方向是智能康复机器人。

遇上了赶博士论文,或者写书最忙碌的时候,她不得不放弃回家过年,在万籁俱寂的时候专心致志地赶工,往往效率奇高。她在遗憾中为自己打气:“都没回家过年,再不抓紧进度,就太说不过去了。”于是,年过节尽,活儿也干得差不多了,她可以松一口气,享受片刻好心境。

尽管城市里车水马龙,灯光设计、街景铺陈越来越考究,年味儿却在夜色朦胧中淡了许多。她自嘲道:大抵世界观过于清晰,神仙们的神秘感淡了。长大之后,她再也不好意思提着灯笼游荡,童年的游戏渐行渐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往过年才吃的炸带鱼,出现在餐桌上再没有那么惊艳。天天享受着文化大餐,除夕夜看晚会也有点“仪式大过内容”。

尽管年味渐淡,她依然将回家过年视为非常重要的事。“还有什么比过年更好的表达爱的方式呢?”采访之中,她的思绪已经飞回了故乡,畅想着除夕夜赶回奶奶家的土炕,让爷爷奶奶看到儿孙满堂,济济一室,欢声笑语,为他们寂寞枯索的暮年生活增加一些奔头和甜头。她期待早点回家过年:“我拥有那么多甜了,可他们能自然承受的快乐却很少,所以我一定要回家过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50204.html

标签: 陈更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