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夕颜花开2022-12-03 12:57:21电影85


片名叫《无问西东》,所以首要的问题便是:何谓“无问西东”。清华大学的老校歌中写到:“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立德立言之行,宇内偕同,古今一体。不问地域、年代,正确人生选择的内里都有一种普适性的东西。或许是等身的著作和浊世中的真知灼见;或许是赫赫的军功和乱世中的慈悲情怀,言也好行也罢,总之是离不开自由而洒脱、高尚且真实的灵魂。这就是片名抛出的核心论点,也是吸引我18年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的地方。

我并不在意什么由于5年审查耽搁至今才上映以及大咖云集等等的宣传噱头,电影的样子就应该是呈现在屏幕上的那些词话和场景变换,以及在120分钟的故事表达里导演和观众各自的人生经历碰撞产生的无言的交流。除此之外的信息都是都是正餐的调味品。从整体来看,电影的完成度不高,特效不高级,故事间的衔接性不强且时间线的切换突兀,观众还来不及处理由上一个故事触发的情绪,就又被带入下一段故事,因此难以抓住整体的叙述逻辑;细节上有很多用心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马虎的点,是否要继续深究纯凭个人喜好。不过既然先贤告诉我们“器识为先,文艺其从”,那我们就把这些主题表达之外的技法问题按住,先来聊聊“器识为先”的事。

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

真实这两个字,从清华大师们口中说出绝不会显得太大。能担起大师的名号,必然是道德上德厚流光,专业领域里开创先河之人,他们是一个民族所能达到的成就的制高点,是民族的良心和和引路人。但是我这样的“小民”听了这道德方面高标准的词语却有些矫情的感觉。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塑造了我现有价值观的社会尚未达到圣贤们所讴歌的王道乐土的标准。到底什么是真实呢,这要再回到电影中以倒叙手法呈现的4个故事中。在这4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最多的是担当与责任。电影不断强调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没有人能独自活下去,与他人建立联系既是生存的必要之事,也是生存的意义本身。所以说到真实是什么,必不能仅仅向内探索自身,也要考虑向外诉诸他人。4个故事跨越百年,精神内核却一脉相承,这其中不变的真实精神,正是电影的核心。

这份精神高尚、宝贵,却也是高处不胜寒。人不能抛弃自己没有的东西,为大义而慷慨、为理想而甘贫的人,首先就不是一无所有的普通人。他们或是诗书世家、或是衣食无忧、或是头脑聪明,总是有异于常人之处。怎么能说没有能力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贫穷状态是安贫乐道呢?清华的格局很大,但是格局大的东西,在很大的概率上会产生与实际状况脱节的问题。狭义来说,为庆祝校庆,影片给清华的天之骄子们指了一条不问功名追求真实的路;但是整个国家里还有那么多平凡甚至于平庸的学生,我觉得这份面对真实的勇气,对于身家不厚、志气不高的普通学生或许不是那么适用,以至于希望和现实的落差太大,身体上真的会出现真实的疼痛感。看完电影大概会有很多人立志发奋读书,并产生志在报国的远大抱负,这自然是好事;但我也衷心企盼将来能出现一部主题是恬然人生,自得其乐的电影。在现在的社会大背景下,奋斗是时代的主题,奋斗使我们强大,但不够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会不会让社会变得有些乏味呢?毕竟人生的维度十分丰富,多方探求,才能找到一隅深耕。给天之骄子指出闪耀之路的同时,也给一些平凡人面对“真实的平凡”的勇气。我愿意相信,平凡之中也藏有一百万种可能性。

接下来,再聊两句“文艺其从”的点。21世纪,张果果尽心尽力救助素昧平生的一家人,并在成为公司斗争的牺牲品后也没有选择报复;20世纪60年代,王敏佳险被批斗致死,陈鹏不离不弃;20世纪30年代,沈光耀弃笔从戎,在对敌作战中英勇殉国;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访华的演讲和校长梅贻琦的话影响了吴岭澜的一生。

从顺序上看,如果这四个故事是顺序播放,故事间的关联和逻辑会更容易抓住。但由于使用了倒叙手法,在故事的关联性的处理上,总有一种生掰的感觉,看不到铺垫,也看不到必然性,虽然多线叙事很容易会让人往相关性上去猜,但是还是不像THIS IS US中的时空线切换的那样自然。

从内容上看,电影的重点应该是沈光耀和陈鹏的部分,也许陈鹏的故事本该是全片核心,但是为了上映做了一些让步,这就让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的主次没有那么分明,因此会有那么一丝不明确的感觉。此外,第一个故事的分量过轻,让人有些看不懂安排它的用意。陈鹏的部分用了开放性结局却不是最后一个故事,给人感觉这一部分导演还没想好怎么拍,戏就拍完了。不如把最后一个故事处理成开放性的,强调青年人当下的选择将对未来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关键点,毕竟人生,就是无数个岔路口嘛。

从细节上看,有很多讨人喜欢的地方,比如王力宏的动作戏都是亲力亲为,没有用剪切和拼接的手法就让我很舒服;米雪阿姨的演技也特别抓人,好像是从旧画报里中走出来的人一样,举止言行中既有大家女子的含蓄与优雅,同时又有将门女人的果敢与刚毅,与两个报丧小兵的戏更是一下就击中了我的泪腺;其他诸如沈光耀画的女同学的背影等小细节,迅速丰满了人物。尤其是当他做出参军的选择后的独白,让人知道他并不是不想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找个心爱的女人过生活,以爱好为生让自己快乐,只是“非不愿也,时不许也”。此时我仿佛能听到从那本笔记里传出沈光耀所说的“母亲,您能原谅儿子吗”的声音,这在触动观众柔软心底的同时,也让沈光耀的人物形象更加值得尊敬。

我是在海淀剧院看的电影,正片结束之后,彩蛋给出了一位位大师的姓名,所有人安安静静的看着,没有喧哗,没有离席,直到结束。那一刻让我欣喜和感动,因为这里有一流的大学,也有一流的学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49618.html

标签: 无问西东
分享给朋友:

“电影《无问西东》: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的相关文章

抒情歌词《无问西东》

A1箫引梅香,琴舞飞雪,共情韵,无问西东;笛弄疏影,月喧泉声,同明月,无问西东。B1高山流水,竹林弦音,灵犀通,无问西东;暮云霞映,云雁同行,共剪影,无问西东。A2飞雪寒梅共箫声,风松清月同吟咏,何必问西东?梅吻雪魂意阑珊,眼波如水映繁星,...

《无问西东》中的“西东”究竟是什么东西

1924年3月20日下午3点,清华学校全体教职员学生集会在学校大礼堂,鸣钟三响,全堂肃然,乐队奏响旋律,礼堂响起合唱声“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这是清华的师生们第一次正式演唱自己的中文校歌《清华学校校歌》。在这以前,学校...

《无问西东》要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清华大学的16字校歌

有句老话说的好,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这句话用在电影《无问西东》上倒也适合。说起来,这部汇集了章子怡、王力宏、黄晓明和张震的电影,要票房不高,倒是挺有点难度的。毕竟这一票高人气演员出演的电影,演员们的号召力摆在那边,票房过亿也是迟早的事情。虽...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