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因为太穷了,所以葫芦兄弟只好住在山洞里

沐流尘2022-11-04 14:20:39明星112


1984年,日本动漫作者宫崎骏和高畑勋,结伴前来中国游览。

那时,中国正处于“改开”的大潮中,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饱览了中国各地的风光和人文之后,宫崎骏和高畑勋怀揣着向往和尊敬,来到了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自从二十多年前看过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之后,日本的动画从业者就对上美厂,产生了向往。

在他们看来,这里才有纯粹的艺术,是动画的圣殿。

但让宫崎骏吃惊的是,当时上美厂正在筹备的动画《葫芦兄弟》,竟然是手工完成的。

上百种表情,上千个场景,全是手绘;所有人物都是通过手工剪纸,制作而成。

葫芦兄弟之父胡进庆

胡进庆为此还曾打趣过:因为资金紧张,葫芦兄弟只好住在山洞里。

更出人意料的是,每格动画的成本居然只有7块钱;

要知道,同时期的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已经使用运动捕捉技术,把真人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作为动画制作的参考;

而晚几年推出的《狮子王》,每格动画的制作成本,更是达到了《葫芦兄弟》的430倍左右——3054元。

然而,在结束了上美厂的旅途之后,返回日本的宫崎骏却说自己很是失望,甚至直言:

中国的动画片“死”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用艰辛换来荣光的国产老式动画,最终陷入了发展的困局中。

“中国学派”,也似乎被碾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

但这背后的原因,却颇为无奈。

01 中国动画惊艳世界

1941年拍摄完成的《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电影,也是东亚地区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动画片,对不少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的一个医学博士甚至放下了手术刀,正式走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

他推出了日本第一部黑白TV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以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森林大地》,正式开启了日本的电视动画时代。

他就是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曾说,那时抱着轻视的态度,去观看第一部上映的中国动画片的人们,看到《铁扇公主》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但让世界惊艳的,又何止这部影片?

可以说,《铁扇公主》不仅拉开了国产动画片的序幕,更奏响了中国动画惊艳世界的前奏曲。

50年代以来,上美厂制作的融艺术和童心于一体的佳片,诸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等动画片,开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这些运用了木偶、剪纸、水墨、皮影等传统艺术的美术片,不仅在国内斩获了65个奖项,还在24个国家的国际动画比赛中,捧回了60个奖杯奖牌。

充满中华美学风格的中国动画,席卷着世界的动画业界。

“中国学派”,更是惊艳了世界。

而这些荣光,是老一辈动画人克服无数艰辛而得来。

02 荣耀加身的背后,是不畏艰辛

1958年,动画《九色鹿》正式立项。

为了把握鹿的习性,剧组成员稍有空闲,便去公园画鹿的速写。

当时正值寒冬,不仅是创作人员的双手被冻得僵硬,就连照相机的快门也被冻住了,只能放在怀里捂着,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为了更好地改编《九色鹿》,整个剧组驻扎敦煌23天,笔耕不辍地绘制敦煌壁画。

但做好所有准备之后,拍摄却被突然叫停。直到1980年,世人才得以见到《九色鹿》,从中了解到敦煌,爱上敦煌。

因为要拍摄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空》,导演万籁鸣不仅费尽心思从拍摄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新的尝试,还利用大量时间去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由于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孙悟空“人、神、猴”三者合一的特点,他还去访问了许多民间艺人,以及向演猴戏的戏曲武生演员求教。

除此之外,他还去学习了木刻和年画绘制,并将这两者的艺术特点,与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相结合,和著名美术家张光宇等人,联手绘制了将近70个天庭文臣武将的人物造型。

筹备的4年时间里,整个剧组绘制了7万多张原画,10多万张手稿,才完成了这部轰动世界的旷世之作。

拍摄《葫芦兄弟》的导演胡进庆,看着每集7万元的创作费用,头疼数天天,最终咬牙把七兄弟设计成统一的造型,仅用颜色来区分;其他反派角色也减少到蛇、蝎两个妖怪。

不敢用复杂的环境,便只选用了山洞;人物剪成了有活动关节的纸片,一格一格地进行拍摄;请不起乐队,就用一台电子琴完成所有的音乐和音效。

就这样,历经2年的时间,13集的《葫芦兄弟》完成了。

因此,胡进庆为此打趣:葫芦兄弟只能住在山洞里。

而上美厂还流行着一句话:现在苦一点,东西出来你心里就甜了。现在甜了,东西出来永远是个遗憾。

也正是因为老一辈动画人的这种精神,国产老式动画的质量、艺术成就、影响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成为动画影史上最耀眼的明珠。

然而,时代的发展浪潮,在上美厂掀起了阵阵波澜,危机四起。

03 “胜利大逃亡”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作为国营单位的上美厂,不用担心美术片的资金和买卖问题。

每年生产的数量,每部影片的定价,都由国家规定和扶持。

虽然经济收益不高,甚至艺术家也只有微薄的收入,但他们仍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一心只为给孩子们创造快乐。

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体制的改变,倒也给国产动画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机遇。

但同样也埋下了一个危机。

这个时期,上美厂推出的许多佳作中,出现了一部登峰造极的巨作——《哪吒闹海》。

影片邀请了著名艺术家张仃,担任总设计师,还邀请了3位导演共同执导。

另外,还动员了4个美术设计,15个动画设计,以及27个绘画人员,用时15个月,绘制了将近6万张手稿,才将《哪吒闹海》搬上了宽荧幕。

这部影片同样获得了国内外的无数奖项,还让外国制作人一致认为:中国动画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然而,在将“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的5项大奖收入囊中后,上美厂却走起了下坡路,陷入了一系列的危机中。

许多人把这个转折,比喻为“胜利大逃亡”。

那么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上美厂推出《哪吒闹海》之前。那时,电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观众对影片的需求日益增长。

于是,《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米老鼠》、《聪明的一休》等外国动画片,开始大量涌入国内。紧随其后,国内的动画加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突然涌现。

这不仅让上美厂独家垄断的地位分崩瓦解,厂里将近一半的创作人员也流失了。动画加工厂以高薪、住房等优厚待遇,将这些创作人员“抢”了过去。

坚持“中国学派”的青年画家,越来越少。

以往,国内动画的创作时间少则一年,多则四五年,几乎是精雕细琢;

动画加工厂则是以流水线式的创作,迅速推出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故事。虽然并不讲究“寓教于乐”,但却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视线。

尽管当时也出现了诸如《黑猫警长》、《邋遢大王》、《葫芦兄弟》等口碑佳作,更有艺术精品《山水情》。但上美厂的经济效益依然大幅度下降,一度连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收入降低,留下来的创作人员,内心开始浮动。

那时,日本还曾向上美厂下了100集《西游记》的订单。可因为这项订单的工资结算是计件,多劳多得,而拍摄任务片的依然是固定工资。

两种收入的差距,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

曾经,每个动画人都是专心致志地创作,精雕细琢,不怕任何的艰辛;

如今,一部人不再愿意付出,认为公平不再;

另一部分人则是不愿意参与加工,认为不符合我们的中华美学风格。

“中国学派”,开始“明珠蒙尘”。

04 发展的困局

当一系列的危机袭来之时,上美厂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1984年,在宫崎骏前来拜访和学习时,上美厂便将话题的焦点,放在如何把动画商业化的上面。

但在宫崎骏看来,当艺术沾染上金钱,便不再纯粹了。

于是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急切地想要商业化转型,国产老式动画才会被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可上美厂也不是没有坚持过“中国学派”。

1999年,动画片《宝莲灯》上映。作品的艺术水准依旧在线,投资更是达到1200万,足以让上美厂继续“精雕细琢”的创作模式。

然而,这部影片却没能复制以往的成功。

失败,既因为国外动画片的冲击,也因为市场运作的失败。

从这之后,国产动画几乎就陷入了发展的困局中。

自2000年开始,国产动画便日渐低龄化。

无论是最早的《大耳朵图图》,还是后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都在以大量想象、搞笑的元素,夸张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

太过幼稚不行,但只重视教育功能,也会被认为太过无趣。

结束一天学业的孩子们,不会想再接受说教;结束一天工作的成人,更不愿意陪孩子观看幼稚、絮叨的动画片。

然而,曾有人效仿西方,往国产动画添加打斗情节,以此引起成人和孩子的兴趣,不料被投诉到禁播。《虹猫蓝兔七侠传》,就是典型的例子。

同样是成人化元素,为什么对国外的评价是有思想深度,而国内却是不良影响呢?

着实想不明白。

观众追捧国外的动画片,新一辈的动画人也深受影响,热衷模仿美、日漫画风格,甚至出现了“去民族化”的倾向。

2021年的《雄狮少年》,就曾引起了争议。不少观众认为,人物的外貌设定,完全是迎合了西方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北电动画学院教授曹小卉曾说:个人作品可以玩“个性”,但作为大众艺术的动画片,必须符合大众审美,主流审美。

国产老式动画就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坚持的。

事实上,国产动画界也曾有过“学苏”风潮。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50年代拿下威尼斯动画节的大奖时,就被误认为是苏联的作品。

时任上美厂厂长的特伟,觉得“学苏”风潮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丢了自己的“灵魂”,于是号召动画人“走民族风格之路”。

然而,老一辈用了数十年走出来的路,一朝又被推回到了原点。

不仅民族特色全给丢了,动画的质量、艺术性、影响力,本该并驾齐驱,如今更是四分五裂。

无数人哀叹:断代的“中国学派”,似乎没有希望了。

结语:

“中国学派”谢幕了,但国产动画,还有希望。

民族风格之路,其实一直有人在摸索着前行。

2015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历史。上映3日,票房过亿;上映15天,票房超过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

它的出现,预示着国产动画在逐渐起势。

此后6年的时间里,许多成熟的、优秀的动画作品,陆续出现在荧幕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期待。

也许,如今的国产动画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不足,比如传统故事的选材过度重合,缺乏新意,缺少故事趣味性等等。

但所有事物的发展,本就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就像“低龄化”的问题,动画已经提出了向“全龄化”发展的概念,力求让三代人都能从动画中享受到乐趣。

我们在建议、批评之时,或许也应该对国产动画,抱有期待。

毕竟,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

整整60年的时间里,

渴望讲好故事的人,渴望听好故事的人,从未消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40020.html

标签: 胡进庆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