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声艺术家李金斗做客拍卖直播间,讲述老一辈大师的雅趣故事

沐流尘2022-11-03 11:46:50明星60

相声艺术家李金斗玩跨界,2022年7月11日晚,李金斗携徒李宽来到中贸圣佳拍卖直播间,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世清一起聊聊老北京的闲趣雅玩。

李金斗很谦虚,他说,这是一个知识类的直播,我从小学徒说相声,没那么多知识,我是来学习的。我从1960年开始学说相声,师傅是赵振铎先生。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我连相声都不敢说内行,相声博大精深,有将近200年历史,也有很多知识需要普及。

李金斗(中)与李宽(右)、薛世清在拍卖直播间

李金斗亲眼见过齐白石

虽然很谦虚,但李金斗却是亲眼见过齐白石先生的,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

李金斗说,这得感谢许麟庐先生(齐白石弟子),我管他叫“大姨夫”。他住芝麻胡同1号(另一说为芝麻胡同8号),我们家住19号,我跟他两个女儿是同班同学。老先生精通京剧和相声,他尊师重教,每个月都要把齐白石先生请到家里来,带齐先生去洗澡、修脚、搓澡。借着这个机会,我经常到对门许家去,许太太我管她叫“大姨”,对小孩特别好。齐先生一来呢,家里肯定要做很多好吃的,我们就跟着过去解解馋,等齐爷爷走了以后,孩子们才能上桌。北京人都很讲究,吃饭,大人不动筷子,你们都得等着,吃饭也有很多规矩,我们在许家学了很多东西。芝麻胡同里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很丰富,一共才19户,还有两个大使馆,这都是195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

李金斗先生在直播间

中贸圣佳总经理薛世清回忆说,我学花鸟画时候老师是画家蒋风白先生,那是1987年,蒋先生坐着公交车,拎着小布袋,带着齐白石十二开的册页来让我们临摹,这册页现在价值几千万元。我们十几个同学每人一开,轮换着临摹,有个同学淘气,还把齐白石的某一页从塑料袋里弄出来,结果一滴墨汁弄上去了,老先生有点不高兴。蒋老师说你们学画一定要多看真东西,先生藏画多,周末我们去他家玩,床头就挂着文徵明的小楷,齐白石的画藏了也不少,古画董其昌这样的都有。那时候不觉得珍贵,现在回头想想,我们非常幸运。

齐白石、许麟庐(后排左)、李苦禅(后排右)合影

说起葫芦,李金斗一肚子故事

李金斗的弟子李宽不光会说相声,还是位葫芦器(匏器)鉴藏的专家。

李宽说,葫芦非常难长正,因为它是植物,会趋光,长正就非常难。我买的第一个葫芦 ,晚清葫芦,300块钱买的。我对葫芦有感情,中国那么大,但每个民族都认为葫芦是好东西,有很好的寓意,挂在手杖上、当耳坠的都有。

直播间里展示的葫芦器(匏器)

说起葫芦,李金斗也是一肚子故事。他说,相声艺术家陈涌泉先生家里也有一个葫芦,是他父亲陈子贞的。陈涌泉出身于相声世家,他父亲陈子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是最出名的相声演员之一,他是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走文雅清新一路,比较有文化,比如《八扇屏》就是清门相声。张学良跟陈子贞是朋友,当年我们去台北给张学良先生祝寿时,陈涌泉还说起张学良北京养病期间听了陈子贞3个月相声的往事,张学良先生表示记得,还说自己曾经跟陈子贞学说过一段相声。

老舍的“微葫芦”一个喷嚏打没了

薛世清分享老舍“微葫芦”的故事

薛世清也分享了老舍先生收藏葫芦的故事。他从朋友处听说,老舍先生曾经收藏了一个很小的葫芦,只有指甲盖大小,大概是全北京最小的葫芦了。后来这葫芦传给了舒乙先生,好多人都想去看,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那天,舒艺把葫芦拿出来托在手上,这时,他忽然打了一个喷嚏,结果葫芦飞了,到处都找不着,大家正鸦雀无声中,结果就听到某个人脚下有响声——葫芦给踩碎了。真是欲哭无泪!这也许是天意吧。

王世襄先生自嘲诗的来历

中贸圣佳正在举办“京味儿——虫鸟雅趣与王世襄笔墨专场”网络拍卖,有多件王世襄先生的书法信札,其中有“王世襄自嘲诗六首”,记录了王世襄先生对蟋蟀的爱好与研究精神。

王世襄著辑的《中国历代蟋蟀谱集成》
王世襄和蔡耕的合影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蔡耕经顾廷龙先生介绍认识了王世襄先生。1990年代初,王世襄要出版一本历代蟋蟀谱,就到上海找蔡耕,两个人都喜欢收藏蛐蛐蝈蝈这类东西,因此成为挚友。1993年,《中国历代蟋蟀谱集成》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因为没有办法扫描,公私收藏的历代蟋蟀谱要集成影印,就得把古书拆开,这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本书,蟋蟀玩家们几乎人手一册。

据蔡耕先生之子回忆,王世襄先生当年从北京到上海来,穿着件老头衫,带一大蒲扇,背个大篮子,就是用编织袋做的类似菜篮子。问他为什么穿戴得像个农民?王世襄先生说,蒲扇可以挡雨,挎篮买东西,往里面一搁心里踏实,别人也不会惦记。“王世襄自嘲诗六首”

李宽指出,王世襄先生写的这6首诗就表达了他对蟋蟀的痴迷。尤其最后一首诗“喜得虫经十七章,辑成自笑太荒唐,亲朋问询难开口,只说编修古籍忙。”王世襄先生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一辈子玩蟋蟀这样的小情趣,自己也难为情,亲朋好友问起,还得拔高说“我在编古籍”。

李金斗师爷的蟋蟀传奇

李金斗的师傅赵振铎先生,是半个蟋蟀行家,而师爷王长友是天桥艺人,还特别喜欢蟋蟀,跟王世襄也是好友。

李金斗的师爷王长友先生

李金斗回忆说,王长友先生家里有一桌半赵子玉的罐子。赵子玉是清代制蟋蟀罐的巨匠,在当今收藏界,能拥有一只赵子玉的蟋蟀罐就很了不起了,而王长友先生有一桌半。他家住在珠市口,用一张八仙桌放这些罐子,我还帮他洗过,洗这些罐子很讲究。师爷每年大雪时都要去另外几位老先生家里斗蟋蟀,我会跟着去,主要是为了蹭饭。其中一位叫金针李,是位用金针专治眼科的大家。师爷每年还要到山东等地方逮蟋蟀去,逮到大的就开心,剩下的那些不够高级的,就给我们这帮小孩,我们几分钱一个拿去卖掉。师爷去世时候,赵子玉的罐子还有36个。

李宽说,很可惜,金针巧拨白内障的金针李技艺后来失传了。那时候,外地有人请金先生去治病,给3000个大洋他都不去,就因为那地方没有蟋蟀。

李金斗说王长友先生也一样,当年哈尔滨来了领导,要请我师爷去哈尔滨担任曲艺团团长,工资加一倍。什么都谈好了,最后他问了句“哈尔滨有蟋蟀吗?”人家说哈尔滨太冷了,没有蟋蟀。师爷当场就说:“没蟋蟀,我不去了!”

赵振铎为何会挨师傅一巴掌?李金斗的师傅赵振铎先生

李金斗还说起他师傅赵振铎的一件惨事。赵振铎先生1947年就开始跟王长友先生学相声,赵振铎在相声界表现突出,很给他师傅露脸,师爷也对我师傅也非常宠爱。有一次我师爷逮到了一只罕见的大蟋蟀,当时他正要上台演出,就放在一个烟盒里,让我师傅捧着等他。师傅就捧着烟盒在后台等,大概捧的时间有点长,蟋蟀在里面热了,就来回地转,师傅感觉蟋蟀好像异常活跃,就打开看看。一打开,蟋蟀就蹦出去了,再也找不到了。我师傅对我说,你师爷平时都夸我,就这一回,打了我一个大嘴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39585.html

标签: 李金斗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