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背影 汪国真40岁

米朵儿2022-08-14 21:04:34情感1192

2015年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他的生命停止在59岁这个时间点上。他的诗作有着一种超然、豁达、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深深吸引着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今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华的年代,重温汪国真的青春,缅怀这位可爱的诗人。

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如茶般的一生,将苦涩独自默默沉淀,却将清香带至人们的心间。

1、“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1、“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刚刚初中毕业,他来到了一家工厂,成为了一名铣床工人。工厂里的生活并不好受,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每日与机器为伍,耳边是轰隆隆的嘶鸣声。对那时的汪国真来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就是上夜班,不得不昼夜颠倒。在漫长而孤寂得仿佛没有尽头的黑夜里,书籍是他唯一的陪伴。在难得的空暇时间里,当其他工人都在三五成群地打着扑克,消磨着辰光时,汪国真却独自待在角落里,捧着书本,疯狂地汲取着知识。那时的他便知道,唯有知识能够带他走出这小小的束缚着他双脚的工厂,能够让他看到那方逼仄的井口之外的风景。他深深地热爱这个斑斓的世界,因而他需要知识带给他出发的力量,正如他在《我喜欢出发》里写到的:“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1977年,因“文革”而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得以恢复,关闭了十年的考场重新敞开大门。那一年的冬天不再寒冷,570万考生用他们炽热的激情与热烈的渴望迎接着命运的崭新出发。1978年,时年已22岁的汪国真同样感受到了人生转折的到来。然而那时的他学历仅到初中,为了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他开始夜以继日地看书备考。无数个日升与月落,无数个黄昏与黎明,在灯光下,在书桌前,他挥洒着汗水,同时也播种着希望。他说:“风不能使我惆怅,雨不能使我忧伤。”他说:“时艰玉可作石,秋来夜能当花。”他说:“一世人生有炎凉,晨要担当,暮要担当。”就这样,他用短短半年的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在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中挤进了暨南大学,成为了中文系中的一员。“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写的不是诗歌,而是自己。他描绘的不是梦想,他书写的是用脚步去丈量梦想。

2、年轻的潮

那些日子里,不论是在宾馆、餐厅还是在大街上,汪国真常能被青年们认出,要他签名。有的青年,可以当场背诵他的诗作,他俨然成了青年心中的“上帝”。谈及这些热情的读者,汪国真曾不无感慨道:“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这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我一直都很感激那些热情的读者,用我的一句诗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用一本《年轻的潮》真正地在广大青年中掀起了一股年轻的潮流。他用他细小而真切的低吟浅唱,抚慰着普通青年青春的感伤,那些理想的焦灼、那些失败的创痛、那些懵懂的恋情,都能在他的诗歌里找到映照,进而获得向上的力量。

3、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学会等待》在你彷徨、犹豫,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时,他告诉你:“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嫁给幸福》在你眉头紧锁、心情烦闷时,他告诉你:“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假如你不够快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他用他的诗和诗里独有的平和淡然,抚平你所有的愁绪。它或许不够深刻、不够蕴藉,但青春恰恰同样如此,简单、纯真、敏感、多愁。诗歌的价值,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正如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所认为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论什么时候,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这样一个温暖、感动和激励他们的诗人,让他们坚持自己的”远方“。他的诗歌独属于青春,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青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33396.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