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法家思想的历史进程影响

水袖萦香2022-07-13 23:41:04情感1752

什么叫“帝王之术的法家思想”,其精髓就是“依法治国”,其出路便是“两面三刀”,其结果是算计、利害、防范!!!

韩非称为“两柄”。韩非说,英明的君王靠什么来引导和控制臣民?无非两种手段。一个叫“刑”,一个叫“德”。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也就是“奖”与“惩”、“赏”与“罚”,全是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与道德无关。如果君王没有运用好、掌控好、谋划好“奖”与“惩”、“赏”与“罚”这两面,那将是害人利己、害君利臣、害国利家。《韩非子 内储说上》说,有一次,魏惠王问一个名叫卜皮的人:据先生所知,寡人的名声怎么样?卜皮说:臣听说大王是一个慈惠的人。魏惠王听后十分高兴,洋洋得意的问:寡人慈惠到什么地步呢?卜皮说:快到亡国的地步。魏惠王大吃一惊,说慈惠不是行善吗?怎么会亡国?卜皮说,慈则不忍,惠则好施。结果是应该杀的不杀,不该赏的乱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显然,在韩非看来,魏惠王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用好奖惩、赏罚“二柄”。又如宋国的大夫子罕对宋桓公说,咱们治国的手段,无外乎是威逼利诱,问题是大家全喜欢奖赏赐予,憎恶杀戮惩罚。要不这么着,讨好人的事,君上去做,得罪人的事,臣下去干。宋桓公觉得子罕这人够意思,欣然同意。最后是害怕惩罚的人都归顺了子罕,子罕只用一年功夫就把宋桓公干掉了。为什么?原因特简单,和臣下共掌权威,分享二柄。

至于“三刀”:至于“三刀”:

那就是“势、术、法”。“势”,便是权力威势。这个东西很重要。飞龙和腾蛇为什么高高在上?唯独因为他们会腾云驾雾。一旦云开雾散,掉到地上,与蚯蚓、蚂蚁也没什么两样。同样,人君为啥一诺千金、前呼后拥、令行禁止?就因为它们有权有势。“术”,却是政治谋略。《韩非子》一书中,有关政治谋略方面的案例俯首皆是。在《内储说下》这章中。韩非讲了一个晋文公时期的故事。故事说, 一次膳食官端上来的烤肉,有头发缠绕在上面。晋文公勃然大怒,把厨师叫来责问道:你想噎死寡人吗?厨师跪在地上,磕着头说,小人该死,其死罪有三。第一,小人把刀磨得锋利,却只切得开肉,切不断头发;第二,小人用细铁钎穿肉,却只看见了肉,没看见头发;第三,小人把肉放火上烤,却只烤熟了肉,没烧掉头发。小人真是罪该万死!!!晋文公一听,立马知道有人陷害厨师。下令调查,终究真相大白。所以韩非总结说,一个案子发生以后,一定需考察与此案有关的人和事,琢磨他们的利和害。倘若是祸害国家的,就看对谁有利,假若是贻害臣民的,就看与谁有仇。多么犀利的思维,多么独特的见解,多么缜密的推理,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丁点也不为过!!!“法”,正是严刑峻法。法家所谓的“法”,是指一些规章、制度、条例、刑律、政令、文件等等。今天所言的“法”,指的是纯粹的“法律”。两个概念,天渊之别。法家的“法”是由官方制定的标杆。这个标杆,独独用来决定赏罚的。奖赏谁?谨守法令的人。惩罚谁?触犯禁令的人。谁该守法?谁会犯法?人民。因此,这根标杆,虽然由官方制定,却务必牢牢立在百姓心中。立在那里干什么?让他们知道好歹,明白规矩,晓得厉害。所以说,法家的“法”,说通透点有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一是要有明文规定,不能随意乱说;二是要由官方制定,不搞人民民主;三是要让人民知道,不可藏着掖着。

由此可见,术与法,无非是统治的两手,一个软,一个硬,一个阴,一个阳,一个暗,一个明。暗的软控制是权谋,明的硬控制是刑罚。权谋主要用来对付臣下,刑罚主要用来对付人民。君主无术,必受制于人;民众无法,必犯上作乱。不过君主能够用术用法,还因为他有权有势,否则“术”再高,“法”再严,也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势立威、术驭臣、法治民,他们完全是人君手中的指挥刀,至于这把刀怎么发挥最大效能,全靠两面的支撑了,君王用得如鱼得水,那国家就风调雨顺,否则,那定是国将不国!!!从“法家思想”的“两面三刀”不难看出:

首先,法家思想有君王无臣民。首先,法家思想有君王无臣民。

1、“法家思想”朝廷大臣不喜欢,因为君王一旦实行术,那些大臣不能擅权,那些近臣不可专权;2、人民群众不喜欢,因为政府一旦实行法,那些游民就得去种地,那些游侠就得去打仗。其结果是什么呢?臣下与人民都把法家及法术看做自己的头号敌人。这就很有些意思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无论实行何种政策,总要有利于某些人。不利于官,则利于民。然法家的主张,既不利于官,又不利于人,只利于君王而已。比如韩非,就明确宣布自己的主张是“帝王之术”。他的著作,也几乎通篇都是在为君王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要注意什么?防备什么?在意什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视听不被蒙弊,权利不被分享,威势不被削弱。在这些方面,韩非想得很多、很细、很周。而且只为君王着想,不替他人考虑。韩非说,天底下最重要的,只有四样东西,那就是君王的身体、地位、威望和权势。为此,韩非将儒生、侠士、食客、纵横家和工商业者视为危害社会的五种人,主张将其统统消灭,只留下农民和战士。为什么呢?因为前者对国家有害,后者对君王有用。韩非甚至还告诫君王,千万不要亲爱臣下、姬妾、兄弟。因为“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其主;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君王的臣下、姬妾、兄弟,同属统治阶级,韩非尚且认为爱她不得,有遑论被统治阶级呢?显然,在韩非的心目中,只有君王,没有别人。在他的理想社会,也只容得下两种人:高高在上的君王,以及供君王奴役驱使的农民和战士;

道是什么?是根本。其它思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法家却相反。他建立的法治,不是为了天下人,只是为了君王。为了他的利益,不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不顾,就连其后妃、子女、臣僚都要让步,全需妥协,甚至牺牲。这就真正应对了法家思想三要素“无视民权,惨无人道,专制独裁”。比如管仲剥夺人民迁徙和改变职业的自由,是无视民权;商鞅一天之内在渭河之滨处决人犯七百余口,是惨无人道;韩非主张一切权利都集中于君王,是专制独裁。韩非还有一句名言,叫做“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再次禁其事”。禁其事,就是不准乱动;禁其言,就是不准乱说;禁其心,就是不准乱想。可见法家的主张,人民既没有行动自由,也没有言论自由,更没有思想自由。不能乱说,也不能乱做,更不能乱想。这样的法治,真是骇人听闻、真是危言耸听、真是前所未有!!!如《韩非子.二柄》说,有一次,韩昭侯酒醉睡着,管帽子的小吏给他盖了一件衣服,结果是管衣服的也治罪,管帽子的也杀头。前者的罪名是失职,后者的罪名是越位。失职不行,越位更不行。这样的法治,老百姓受得了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所说的秦昭王之事更觉荒唐,这故事说,有一年,秦国遭到灾荒,老百姓都没有饭吃。秦国的大臣主张赈灾,昭王却不同意,他说,秦国的法律是无功不受赏,灾民有功吗?没有,如果有功无功都给粮食,岂不是大家都会去抢?这就乱了。与其让他们活着却混乱,不如让他们死去却安定。请大家想想,这是什么话?老百姓怎么活?

细看法家思想,虽然愚弄民,玩耍臣,打压侠外,它给国人的思想意识,人文精神,道德情操都是一种扭曲。人与人之间根本无爱可言,有的只是算计、利害、冷酷、防范。1、算计:韩非说,楚怀王原先有个宠妾郑袖,后来又得到了一个更漂亮的。于是郑袖就去对新来的美人说,我们大王,最喜欢看漂亮女人遮住嘴巴的样子。那美人信以为真,每次见到怀王,都以袖掩口,怀王奇怪,问郑袖怎么回事。郑袖说,她嫌大王口臭。结果怀王一怒之下,便下令削掉了那美人的鼻子。韩非还告诫君主,千万不要相信别人。为什么不能相信?因为,一旦相信别人,就一定会受制于人,被别人算计。因此,包括你的老婆孩子,都不可以相信。君主的后妃、夫人、小妾。如果儿子做了太子,没准就会希望君主早点死去。道理很简单:男人到了五十岁,还很好色;女人过了三十,就看不得了。看不得了会怎么样?失宠呗!!!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母亲失宠,儿子的储君地位就会动摇。只有君王驾崩,母为太后,子为新君,母子才能高枕无忧,他们怎么不盼望君主早死呢?这个时候,毒酒之类的东西、绞杀之类的手段、暗害之类的伎俩就都派上了用场。后妃、夫人、小妾尽在君侧,要做点这样的事情,可是很便当的。这就是算计的功效;

2、利害:韩非还说,长工给地主种地,地主又是送饭又是给钱,是因为爱长工吗?不是,是希望长工能够多卖力气,精耕细作。长工精耕细作,全力以赴,挥汗如雨,是因为爱地主吗?也不是,是为了多吃好饭,多拿工钱。所以,开马车铺的都希望人富贵,开棺材铺的都希望人早死,难道是因为前者仁慈后者残忍吗?不是的。没人富贵,马车就卖不出去;没人死亡,棺材就卖不出去。这还是利害在作祟。说白了,这是利害的结果。3、防范:韩非更说,卫国有一对夫妻做祷告。老婆说,但愿我们平安无事,,有一百束布。老公说,怎么才要这么一点?老婆说,够了!要多了,你就会去包二奶。这是防范的妙用。4、冷酷:因为法治教出来的官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惨无人道。他们之间都不同情、不怜悯、不恻隐。比如李斯之险害韩非,比如来俊臣之整治周兴,都如此。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吃饭,。酒过三巡,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招,有什么办法吗?周兴说,好办得很!取大翁一只,周围架上火,烧热了让他进去,没有不招的。来俊臣便当场如法炮制,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请君入瓮吧!!!

我们知道,周兴和来俊臣,都是武则天手下的酷吏,说起来算是同伙。然而来俊臣整起周兴来,却一点也不手软。这种毫无留情、残忍凶悍、翻脸不认人的作风,就是从商鞅哪里继承的。众所周知,商鞅原本是卫国人,叫卫鞅。后来又在魏国国相手下做事,算是魏国之臣。因为魏惠王不用他,才跑到秦国为秦孝公做事。这倒也没什么,当时的士人,都是朝秦暮楚,不算叛国、商鞅成为秦国之臣以后,就怂恿秦孝公打魏国。这也没什么。即为秦国之臣,当然要替秦国着想,所以这也不算卖国。问题是商鞅这一仗打得不地道。据《史记商君列传》,当时魏军的统帅是公子昂。商鞅就写信给公子昂说,想当年,咱们在魏国可是好朋友,现如今,却“俱为两国将”,这就太可悲了。鞅实在不忍心动手,倒是想请公子吃顿饭,我们两家讲和算了。公子卬觉得有道理,就毫无戒备地前去赴宴。结果怎么样呢?商鞅在酒桌上把公子卬绑架了,然后下令进攻,大败魏军。这是什么?这是欺诈、苛刻、残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25712.html

分享给朋友:

“法家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法家思想的历史进程影响” 的相关文章

法家中心思想是什么 法家思想以什么为思想核心

法家中心思想是什么 法家思想以什么为思想核心

(1)人性本恶 法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性恶”论。认为任何人为自已都有“皆挟自为心。人都是追逐自身利益的。都好逸恶劳。 但与荀子不同的是人的自私自利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需要改变的。只是需要以法因势利导,赏罚分明。 (2)主张以法治国,以...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