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死还是没死 孙策为什么不主动下船

颜初2022-07-13 19:07:42情感1935

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重伤不愈,在弥留之际嘱托张昭等重臣“善相吾第!”,后又对孙权进行了一番嘱托便长辞而去了。自此,19岁的孙权接承父兄遗志,执掌东吴大权,并在众人的支持下,于数年之后终成大业,与魏、蜀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不过通过史料中的记载,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根据《典略》中的记载:孙策在做临终嘱托的时候,张昭曾以“性似策”为由,向他提议17岁的孙翊接位。而关于孙翊性格的描述,在《三国志•宗室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这也就是说,在孙策临终的时候,孙权并不是唯一的接班人,而且好像大臣们更看好孙翊。那么孙策为什么没有同意张昭等人的提议,而是直接将大权交给了孙权呢?

孙坚大败黄祖之后围困襄陽,然后只身登上岘山,被敌军用箭射死;孙策杀了吴郡太守许贡,在后来只身出门的时候,遭到其门客们的围攻,最后重伤不愈。他们两父子都是在正值盛年之时,大业未定之机而草草结束了生命。这样的结局确实令人惋惜,但也从中说明了他们缺乏“沉稳”的一面。

孙策在重伤期间,为了选接班人,应该是做过慎重而多方面考虑的。当时东吴诸郡已经平定,出于长远考虑的话,急需要一个稳重的接班人,来做长久而精心的打理。这种胸志未完、大业未成的缺憾,也可能是孙策没有同意张昭提议而选择孙权的原因之一。

其次,孙权在少年时的综合表现,在几个兄弟当中也确实是很突出。在孙权的从幼年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母亲吴氏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三国志•嫔妃传》中的记载来看,吴氏虽然家境不好,早年父母双亡,跟弟弟吴景相依为命,但是从她处理孙坚提亲的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有修养、遇事不怯、处事果决且很有担当的一个女人。“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如果没有一定的修养和担当,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

孙坚常年统兵在外,跟家里面是聚少离多,那么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就全部落在了吴氏一个人的身上。一家人在舒县的时候,孙策作为长子,为了扩大家族的实力,经常抛头露面广纳贤士。这个时候,吴氏自然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孙权等几个年幼的孩子们身上。因此,孙权在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将母亲身上的沉稳干练、善谋多断、眼光长远等优秀品质都融到了自己身上。

关于吴氏对孙权的影响,在孙权接位之后的记载中也有体现。《三国志•嫔妃传》中的记载:“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这也足以说明,吴氏对孙权的特别关爱,以及孙权在成长的过程受到母亲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孙策对孙权才能的认可,以及有意培养和历练。在《江表传》的记载中,孙策领军平定江东诸郡的时候,为了让孙权提前历练,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孙权性格豁达且好谋善断,又喜欢结交名人义士,所以在江东很快就有了名气。孙策理政的时候也经常让他参与其中,时而还问问他的想法和意见。孙权每次提出的意见,都让孙策感到非常吃惊,对某些关键问题上的见解,更是让孙策自叹不如。所以,孙策每次在宴请宾客的时候都会说:“此诸君,汝之将也。”

此外,根据《三国志•吴主传》中的记载:孙策在平定江东之后,特意任命15岁的孙权为阳羡县长。其目的和用意,一个是为了让孙权能够在执政的过程中练就独当一面的能力;另一个方面,也算是对孙权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考验。除了在行政上的历练和考验之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还特意让孙权一同参加了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和黄祖的军事行动。

孙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时局动荡,作为将来的东吴之主,面对刀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让孙权提前接触军事征伐;第二个就非常好理解了,作为将来的领导者,手上没有半点军功的话,怎么能够让帐下的武将们臣服呢,所以建立军功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吴录》中的记载,孙权参加完这两次战斗之后,孙策特意向朝廷上报请功。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从孙策上报请功的作战人员名单中来看,除了孙权之外,都是跟着孙策在平定江东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由此也不难看出:孙策为了培养孙权,也可谓是思虑周到、用心良苦了。

从以上这些角度来看的话,说明孙权不仅在几个兄弟当中的才能比较突出,而且也是很早就被孙策认可并刻意地对他进行了一番历练和培养。当然,最终的结果,孙权的表现也让孙策很满意。所以,在他弥留之际,才选择了孙权作为接班人。参考书籍:《三国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24252.html

分享给朋友:

“孙策是死还是没死 孙策为什么不主动下船” 的相关文章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陆逊那么残忍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陆逊那么残忍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7年以后,孙权拉着在京城养完病,要回前线的陆抗的手说:当年我是被奸人蒙蔽,听信谗言和你父亲关系闹得很僵,你父亲是个好人哪,大义不笃。曾经在夷陵之战中力挫刘备,对东吴江山有定鼎之功的大都督陆逊是怎么死的呢?被孙权逼死的。 赤乌7年,孙权拜陆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