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共享模式 滴滴共享出行场景

米朵儿2022-06-25 17:02:44情感2242

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将滴滴从“国民级应用”推至众矢之的。从出生到坐大出行领域,滴滴升级路上曾阅过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伴随着顺风车业务再一次下线,滴滴身上那层共享经济的光环渐渐失色。 滴滴的路,一开始就走歪了滴滴成立时曾明确打出共享经济的旗号,在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出行方式构建起的出行平台中,顺风车无疑更符合整合社会资源、节能减排的共享经济性质。按照其定义,顺风车应该是上班族在上下班的路程上,顺路捎带同行者,然后同行者来分担一定的油费,达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车主并非职业司机。按照滴滴官方此前透露,顺风车业务上线三年多时间里,已覆盖国内近400座城市,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共享经济本是件好事,但滴滴的路,一开始就走歪了。在宣传顺风车期间,为了调动广大车主和乘客参与,滴滴有意突出了社交属性。据周刊君统计,滴滴官方曾多次对大众有系统性地进行引导,除了七夕节推出的明显暗示艳遇的“我们约会吧”活动,还鼓励车主对乘客的长相、气质进行评价。

(滴滴顺风车2015年七夕节官方宣传页)(滴滴顺风车2015年七夕节官方宣传页)

有评论称,滴滴顺风车的“印象标签”功能与滴滴拓展社交业务的野心有关。当年11月份,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和出租车、专车、快车不一样,顺风车在政策方面有多项利好,而独有的社交性还能为这一业务加分。“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在偏向社交的产品逻辑之下,包括头像、照片、出行习惯等一系列乘客隐私在司机端公开可见,成为筛选条件,推高了乘客出行的安全风险。

(滴滴顺风车乘客界面)(滴滴顺风车乘客界面)

反观车主一端,尽管滴滴一再表示,注册车主程序中平台将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但诸如此类的事件一再发生,让人不禁对平台的审核力度有所怀疑。一位白领顺风车主江南(化名)告诉周刊君,自己两年前注册时上传了本人身份证、驾照和行驶证手续,仅用时一天就通过了审核。顺风车主的容许度相对快车、专车非常宽松。有媒体曝出,即使在今年6月份顺风车第一次整改期间,随便租赁来的车,都能注册成功。只靠业余车主顺路带客,很难撑起顺风车的流量。继快车、专车业务对司机和车辆的准入收紧之后,很多以盈利为目的车主及资质偏低的司机转而专职开顺风车。为了吸引更多车主,滴滴并没有拒绝这些有潜在危险的司机。因为默许的态度,滴滴得以迅速汇集起近2300万车主。隐患最终爆发。今年5月份的空姐遇害和刚发生的这起案件中,嫌疑人都是“专职车主”。大幅扩张的车源和平均一天近90万的订单量,为滴滴贡献了更多抽成。周刊君了解到,在各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均对合乘车辆每日的派单数量作出规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为2次。但滴滴顺风车此前每日最高可接15单,明显高于各地政府的规定。原本合乘、平摊费用的共享性质变味,底层的逻辑不复存在。而近乎讽刺的是,受益最大的竟是高喊共享经济的滴滴。顺风车业务,绝不可能拱手让人顺风车不断扩大的体量下,营运的商业属性与公益性质这对矛盾暗中滋长,最终以恶性事故的爆发终结。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在对滴滴的约谈中指出,两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重大经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并立即要求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重大安全漏洞之下,滴滴顺风车业务仅在时隔不到100天之内,再次下线。郑州空姐打顺风车遇害后,有内外部声音呼吁滴滴放弃顺风车业务,但滴滴最终选择了“整改”。许多措施看起来是对空姐遇难事件的应对:原本暴露乘客隐私的“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全部下线;“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虽然经历整改,但在乐清事件发生后,虎扑论坛上有人实名举报滴滴在整改期间重新上线信息公开功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2410.html

分享给朋友:

“滴滴的共享模式 滴滴共享出行场景” 的相关文章

我问司机为什么开宝马跑滴滴 汽车司机可以通过哪些平台开跑车

我问司机为什么开宝马跑滴滴 汽车司机可以通过哪些平台开跑车

分割线……先转一个老新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从2014年9月1日起,对杭州主城区约19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清单附后)的交通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准许悬挂黄色号牌的大、中型载客汽车借道通行。市区大多数路段的公交车道是允许旅游大巴通行的,每座城...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