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作弊犯法吗 古代统治者对科举作弊的处罚

布鲑鲑2022-07-10 10:37:01情感2745

这又要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经历过高考的人肯定不会忘记高考时那些严密的防作弊措施,其实在有古代高考之称的科举考试中,也有严密的防作弊措施,有些甚至比现在更加苛刻,我们现在用的有的就是古人玩剩下的!科举在唐代才正式形成制度,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到古代,以士子的身份参加一次科举考试,体验一把古代高考吧!

一、考试开始前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唐朝至北宋初年的士子,在科举考试之前,你应该在干啥呢?埋首案前,苦读诗书嘛?当然不是。此时的你应该拿着自己的诗词文章到处拜访达官贵人,希望以此得到赏识。这是在早期科举制度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行卷。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唐人行卷》记道:“唐人举进士必行卷者,为缄轴,录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写道:“唐以诗文取士,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所以士子入京应试,也须豫先干谒名公,呈献诗文,冀其称誉,这诗文叫作行卷。”

鲁迅先生像鲁迅先生像

行卷为啥这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假如你的诗文受到某位达官贵人的喜爱,那他就有可能帮助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曾向顾况行卷,拿的诗文就是现如今妇孺皆知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说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还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当他把诗看完后,立马改口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后来白居易也果然高中了。

行卷制度有许多弊端,毕竟科举士子们在向达官贵人递诗文的同时,顺手也能递上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行卷还助长了结朋营党的风气,官员之间动辄以“恩师”“门生”自居,甚至置天子权威而不顾。那皇帝花钱辛辛苦苦组织一场考试是图啥?就图给官员选小弟呢?所以这项制度势必会废除。

与锁院制度相似的是“回避”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亲属回避、籍贯回避和职务回避。简而言之,就在一场科举考试中绝对不允许出现两个能找到任何瓜葛的人。

好了,当你寒窗苦读十年,终于来到了考试的那天,你本来想迈着目中无人的步伐进入考场,却突然被人拦了下来,上来就扒拉你衣服,这是干嘛?当然是为了搜身,目的是防止考生挟带小抄。搜身正式称谓是搜检,“搜检”制度极其苛刻,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接受开襟、解怀、脱鞋、摘帽等检查,有时连耳朵、鼻孔都不放过。搜检制度极其苛刻,许多科举士子觉得不堪忍受,是一种人格侮辱。

进入考场之前的搜检进入考场之前的搜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某一天,河南乡试就要在贡院开考,官员们例行对士子进行了苛刻的搜检。第二天凌晨,因为一名公差误挂了灯笼,导致士子们以为误了时辰,急匆匆冲进考场,现场混乱不堪。估计是士子们觉得前一天搜检时受到了侮辱,便合力将4名负责搜检的官员轰出了贡院。可见这些士子的怨气有多大。

二、考试进行中

经过层层搜检,士子们衣冠不整的进入了考场,有些心理素质不佳的考生大概就开始蔫了。士子还得出示一张类似现在准考证的东西,上面标注了士子的姓名和体貌特征,以防有人替考。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与现代大不相同,基本没有几十个人待在同一个房间内考试的情况,而是每人一个“包厢”。你可别被这个称呼迷惑了,所谓包厢就是一个狭窄的隔间,三面封闭,有时甚至是四面封闭,先不说在里面的士子无法与旁边的人有任何交流,更想不到的是,士子在考试期间内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隔间里。考场里会安排专人送饭,上门服务。估计一般人也受不了这个味道的“熏陶”,所以在古代科举考试身体素质得先杠杠的,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

每个隔间都有人看守,一对一监考,有时看守的就是腰跨横刀的士兵。考场周围也有士兵负责警戒巡逻,这种戒备状态一直要保持到整场科举考试结束。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时先是饱受搜检制度的摧残,后又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们盯着参加考试是啥感觉了,估计心理素质也得先过关。看看现代的高考,不得不说考生还是非常幸福的。

三、考试结束后

当你在一群士兵的监视下写完了卷子,把试卷交上,你以为考试就结束了?不,你上交的试卷要开始“考试”了。

首先,考试官们会把收上来的试卷“弥封”起来,也就是用纸或者他物品把试卷上的名字盖住,让人无法知晓这是谁的试卷。“弥封”制度出现在北宋,实行没多久,就有人指出考官会在试卷上做记号或者通过字迹来辨认考生,“誊录”法随之应运而生。在试卷弥封之后,会有专门的书吏誊抄试卷,考官们看到的也只能是誊抄好的副本而不会原本。副本字迹相同,也就避免了考官通过字迹识别考生的问题。

为了防止书吏徇私舞弊和抄写错误,一般都会进行“对读”。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却于每卷上打号头,三场共一号,方发往誊录所誊录卷子,依字号书写,对读无差,方纳入考试官各房考校。”小说《歧路灯》同载:“誊录官送于对读所,谨饬不许一字差讹。对读一毕,由至公堂转于至明堂,分房阅卷。”为了方便对读,朝廷还设有专门的对读所,士子们的试卷誊抄之后还要经过对读所的检查,才会呈给考试官,层层检查,可谓严苛。

科举卷子科举卷子

明清两代,誊抄有了新规定,那就是书吏必须使用朱笔誊抄,誊抄的试卷称被称作“朱卷”。《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硃,谓之硃卷。”至于为什么要用朱笔誊抄,一方面是为了和原卷区分开来,方便对读,另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这些试卷是国家机密,寻常人不得察阅。

除此之外,朝廷对考官如何改卷也规定严苛,考官绝对不能以个人喜好评判试卷,而是必须按照“合于程序、醇正典雅、明白通畅、温柔敦厚”的原则。考官还被要求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评语,考试结果出来之后,还会把落选的考卷发还给考生,让其明白为何落选,也方便他们改正问题。

至此,一场严苛繁琐的科举考试才算真正结束。若是你金榜题目,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是榜中无名,那就只能是“羞见长安旧主人”了。

若是在科举考试中被抓到作弊会怎么处理?轻则取消考试资格,革除功名,戴枷游街示众,发配边疆,重则还会惹上杀身之祸。明代唐伯虎就是因为卷入科举舞弊案而被革除了功名。在职官员参与舞弊惩罚更是严酷,雍正年间的俞鸿图被报参与科举舞弊,事发后被判腰斩!如此残酷的惩罚措施,是悬在每一个士子和官员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文史君说:

科举考试号称是中国古代最为公平的选才制度,不管是与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还是从科举制的防作弊措施来看,这一称号都当之无愧。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在程序上几近完善,但却再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统治者一昧追求于公正,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考试的内容。清末,科举考试内容已经与时代脱节,这才导致科举制度后来被废除。梁启超曾极力主张废除科举考试,但当他从欧洲游历回来后却又大加赞美,他赞美的不是考试内容,而是考试制度本身。今天中西方流行的考试制度,或多或少都可以从科举制度中找到影子,这也是中国古人留给世界的一笔丰厚遗产,值得我们好好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新华出版社,1993年。

2、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3、郭培贵:《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18757.html

标签: 高考
分享给朋友:

“古代科举作弊犯法吗 古代统治者对科举作弊的处罚” 的相关文章

宋亚轩担心山东的家人 宋亚轩学籍在哪里

宋亚轩担心山东的家人 宋亚轩学籍在哪里

高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我们对每一个考生自然都应该重视。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以正能量的姿态出现,而不是作为一个扰乱者。任何只考虑自己心情和追求,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会被否定和指责。 山东滨州某高考考...

高考前截肢考684分 失去双臂高考状元

高考前截肢考684分 失去双臂高考状元

今年高考,有一则非常励志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叫周桐,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的学生,理科生!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84分的好成绩,不出意外应该会被清华录取!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了,虽然说684分确实是一个很高的分数,考上...

关于高考的电视剧推荐一下 适合高考看的励志电影电视剧

关于高考的电视剧推荐一下 适合高考看的励志电影电视剧

高考临近,盘点下那些有关高考的励志电视剧,你看过哪一部? 《少年派》 这是一部以高考为主题的电视剧,剧情很真实地还原了现实中的家庭场景,引发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共鸣,据说第二部也即将上映,还是很期待的。 《小欢喜》 这部剧是以三个即将迎接高考的...

字音字形专项训练带答案高中 高考字音字形专项练习题

字音字形专项训练带答案高中 高考字音字形专项练习题

阿:ā①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昵称的意味;②用在某些亲属称谓的前面.阿鼻地狱阿片ē①迎合②大的丘陵:崇阿③弯曲的地方:山阿④指山东东阿⑤姓阿附:逢迎附和腌:ā①脏,不干净②别扭,不痛快(晚到一步,事没办成,~极了)③糟践,使难堪yān...

高考结束后的你是轻松还是失落 高考结束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

高考结束后的你是轻松还是失落 高考结束那一刻是怎样的心情

“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刻停笔……”最后一次播报响起一年一度的高考完成了它的使命当考生们放下手中的笔三年高中生涯告一段落走出考场毕业生们高呼着“解放了”而在考场外,还有一群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再次怀念起了自己关于高考的那些记忆 便获得了破亿的...

蒲熠星高考考437怎么上南大 南京大学校草排行榜

蒲熠星高考考437怎么上南大 南京大学校草排行榜

既有颜值,又有才华,这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很多人却很难做到二者得兼。于是,那些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人,往往会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甚至总会被调侃:“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为何还要靠才华?”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教育故事,主人公曾是某著名985...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