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学识怎样 韩非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萤火2022-07-09 23:21:14情感2523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34;可以看出,这九家学术流派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治国流派,并且门徒众多,传播广泛,只要精通其中任意一家的学者,都足以成为辅佐帝王的治国良臣。

诸子百家虽然学术流派众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百余家的立派之人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和相似的人生经历,只不过是因为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和思考方向的偏差,才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许多道理却是相同的,因此许多学者也在自己的学术流派之外尝试着去了解其他的理论体系。但是想做到浅尝辄止易,深入浅出难,故而很少有人能兼两家之言,圣贤如夫子、庄子也不过是终生专研一派并有大成就者。不过虽然很少,却不代表没有,比如著名的法家大贤韩非子,不仅将商鞅的&34;、申不害的&34;和慎到的&34;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既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被称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庄子,非专业人士能做到比肩专业人士,不免让人折服)。可惜的是,如此一位思想先进,学识丰富的贤者大儒,却在政治领域始终无力突破,最后在监狱中被迫服毒自杀,令人难免扼腕叹息。接下来就让让我们走进历史的记载,拨开迷雾,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韩非子像韩非子像

早年心存大志意图兴韩

韩非出身韩国宗室,让我们记住这点,他是标准的王族之后,贵族子弟。当时韩虽然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实力却十分积弱,被虎狼之秦屡次三番欺负,为了躲避战乱,他全家只好逃到一个村落中。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他却少有大志,希望能学的先进的治国良策,帮助国家对抗列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学习各家的思想。据《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34;太史公给了他一个简单的概括,但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太史公不重视他所导致的。

事实上,我们纵观《史记》,从列传的顺序就能看出端倪,七十列传中第一篇是《伯夷列传》,伯夷可以说是夏朝有记载的远古圣贤之一,太史公不喜杜撰,所以伯夷可以算的是有据可查的唯一远古之人。第二篇就是《管晏列传》,管相嘛,被称为华夏第一相或者千古第一相,名列春秋战国首人名副其实,而晏相也是保护齐国霸业的重要人物,虽然不如管相也非其他人能比,二人的《管子》《晏子》巨著更是流传千古,位列第二实至名归。而第三篇就是《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是道家开宗立派之人,后来民间称他已经成仙,影响力可见一斑,夫子都曾经亲自向他求教。所以将这两位大贤共同立传,一是韩非的学术思想受黄老思想影响深刻,二就是太史公个人对他的敬仰和崇拜了。

韩国是标准的四战之地韩国是标准的四战之地

而且韩非他周游列国,极大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又因为他素有贤名,刻意亲近他的人众多,希望吸纳他为己用,或者单纯是借助他响亮的名号完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他不忘初心,始终以强盛祖国为己任。彼时,由于处在四战之地,不光是秦楚两个既有实力又有野心的国家屡次骚扰韩国,并且侵占土地,同为三晋之家的魏赵也希望通过兼并韩国来恢复往日的三晋荣耀,由于韩地没有天险可守,加上土地稀少,综合国力不可和其他国家同日而语,所以日渐衰落,江河日下,宗庙也摇摇欲坠形势危急。笔者认为,凭借韩非的综合能力、崇高的名声和影响力,如果他选择天下为仕,有巨大可能被其他某国国君所重用,但是正是由于他心系本国,无心侍奉他国,所以那些诸侯清楚地知道他只能作为客相为本国争取利益,却很难重用他,这也是他在政治领域屡屡碰壁的重要原因。

罕见法道两家集大成者

事实上,在学术方面,纵观整个春秋战国,能和韩非比肩者少之又少,这主要是从他身兼两家之长的方面来对比的。为什么后世对他定义是法家的大贤呢?据《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34;可见,他十分痛恨游说之士,认为他们空有其名却无法提出具体的治理国家的方针举措,在列国间周旋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罢了。在他眼里,只有修明了法律才能使国家无论处在强势或者劣势都可以从容不迫治理百姓。

所以他针对国内的种种乱象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主张以法为国之根本,他认为商鞅之法过于严苛,不善变通无法与时俱进,而申不害的术和势过于偏重王权,避重就轻,无法代表百姓的意见,所以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严格谨慎的法律框架之外,他还将老子的道家思想、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他认为法律的产生不光要顺应统治者的意愿,更要符合天地间事物运行的规律,他拒绝一味的崇拜旧制,提出与时俱进的观点,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古代哲学家老子雕像古代哲学家老子雕像

政治方面屡屡受到重挫

虽然他在学术方面有重大贡献,并且其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方面却屡屡受到重挫,始终不被重用。早先他看到自己的国家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过,秦王却十分敬佩他的学说,韩王担心他背叛祖国,又恰逢发生了战争,不得不启用他。据《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34;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34;此韩非之所著书也。&34;我们可以看到,韩非是因为韩王走投无路,病急乱投医才不得不派遣他去秦的。

韩非奔秦后,当时的丞相李斯和他都是荀子的门生,但是李斯自认不如他,又担心自己的位置失去,于是多次在秦王面前上表谗言,在秦王犹豫的时候又给韩非送去毒药逼迫他自杀,后来秦王后悔,希望重用他,可惜为时已晚。其实我们的主人公之所以毅然奔秦,也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他能以自己的名望劝导秦王停止眼下即将吞并韩国的行动,从而拯救自己的祖国,他这种想法不可谓不天真,当时秦国偕虎狼之势,大兴甲兵,势不可挡,吞并六国的形势已经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之前已经有间谍郑国进入秦境意图以浩大工程瓦解对方国力,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他还仍然不自量力,意图继续入秦,可见其十分缺乏政治眼光,所以他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那就是如果远离朝堂专心学术,必然有更高的成就;而一旦去到朝堂上和阴谋诡谲者竞争,那么下场一定十分悲惨。笔者认为,韩非空有救国之心,并且进行了具体行动,那就是周游列国学习知识,后来决定以法家思想拯救自己的祖国,这种行为自然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而且他学业有成体现了他才华横溢,专心致志的学习能力;能以黄老之术改进法家思想体现了他学以致用,博取众长的变通能力,可谓是一代英才。可惜的是他由于专心治学,忽略了朝堂上许多人能成功上位靠的并不是真才实学,而是一些幕后行为这一点,导致他不光仕途不畅,还显得十分幼稚,以一种十分凄惨的方式死去,这些因素制约了他在政坛上的发展,所以当人们听到他的死因时候并不意外。

结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目睹战国后期的祖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国君,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试想,如果他能得到国君的重用,能否改变国家的实力我们姑且不论,至少不至于死在秦国的狱中。谈到我们的主人公,很多人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他善于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三部著作中多有寓言流传于世,实际上,这也是他在政治上得不到重视的一种体现,试想,当年张仪和司马错可以为是否攻蜀在朝堂上大声辩论,最后不管谁胜出,秦王都必须按照其方针执行;再试想当年管仲不论提出什么匪夷所思的政策,桓公即使完全不理解也毫无怨言的遵照执行。

这样的地位,韩非这辈子想都不敢想了,但是他也有满腹经纶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想为国为民发声却找不到合理的渠道,他想劝谏君王却担心不被重视反而得罪了对方落得身死的悲惨下场,所以他才寄托心中的思想于一则则寓言故事,这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心中无奈又悲凉的感受。不过,在法学方面他的建树,也可以堪称伟大,他既满足了君主集权制度中的国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又倡导群臣以治国之术和国君之权针锋相对,互利互补,他的法学思想不是单纯地模仿前辈商鞅和申不害的法、权和势,而是将三者有机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既不多也不少,不光限制住了君主的一家之言,也让法律的严格执行有了理论依据,同时还为反对的声音留出了出口,将法学的重要性在战国末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严谨程度。后来的两汉之法律完全是构建在他留下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许多封建王朝都以他的思想作为法律框架的主体,从这点上看,他虽然生前在政治领域屡屡受挫,但是也为华夏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后世对他评价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汉书·艺文志》2.《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3.《韩非子·解老》4.《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文章内容来自本号 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14164.html

标签: 韩非政治
分享给朋友:

“韩非子的学识怎样 韩非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的相关文章

秦朝灭亡后的天下格局 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的真实经历

秦朝灭亡后的天下格局 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的真实经历

中国人对待历史的观点,一直是&34;,而各个朝代的更迭,也一直在实践着这个观点。可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刚刚结束了战国时代的长时间分离,却只存在了二世,就被取代了,可见它的灭亡与&34;的规律相违背,甚至可...

沙瑞金组织认领图 沙瑞金为啥可以查上级

沙瑞金组织认领图 沙瑞金为啥可以查上级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时代意义的反腐大剧,在内地反腐剧偃旗息鼓数年后,能过审并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反腐常态机制已经逐步成熟,良性治腐反腐的大环境给《人民的名义》带来了不一样的春天。 那么在剧中,沙瑞金作为空降省委书记,为何能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