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讷河地窖杀人案 骇人听闻的黑龙江省讷河杀人案

花却雨2022-07-09 22:54:30情感3861

“在人性被深度质疑的时候,在阴暗的背景之中,人类另一种独有的悲悯、善良与正义,显得更加熠熠生辉。这才是人类得以走到今天,人类得以彻底从动物界走出的原因吧!”

——张文宏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人是群居动物,能够相携相依,温暖互助,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对世界的慈悲与博爱,让人类抵御寒冷、风险、悲伤,推动文明的进程。

我们沐浴着人性的善,也从一些新闻里见过人性的恶。只不过,我们或许从不知道,恶的底线在哪里。

女作家黄蓉的《讷河往事》,讲述了这样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真实案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重特大杀人抢劫团伙覆灭——在齐齐哈尔讷河市当地,竟有42人被该团伙残忍杀害。

那是在1991年,以贾汶革为首的团伙,在齐齐哈尔火车站、讷河火车站等地,以谈生意或介绍工作为名,将单身男女骗至讷河家中,男的就用尼龙绳勒死洗劫钱财,女的则先 奸后杀,事后被害者的尸体都被深埋在院中的地窖内。

主角之一徐骊,本是一位受害者,后来被迫成了同伙。主角之一徐骊,本是一位受害者,后来被迫成了同伙。

徐骊是一位幼儿教师,有一个3岁的儿子。因与丈夫感情不睦,徐骊赌气离家出走,在车站遇到了贾汶革。贾汶革以介绍工作为诱饵,将徐骊骗到家中,将她强 奸后勒晕,扔进满是尸体的地窖中,任她自生自灭。

没想到,昏迷几天的徐骊,竟然醒了过来,并爬出了尸体堆。

贾汶革觉得这个女人不一般,再加上她高挑美丽,让男人见之心动,他便胁迫她加入团伙,用美色去勾引单身男子。如果徐骊不答应,他便威胁会杀了她的家人,包括她年幼的儿子,徐骊不得不从命,成了贾汶革的帮凶。

在勾人、杀人的过程中,徐骊能放走的就放走。有两次,她想逃出这个魔窟,却都被抓回来,遭受一番毒打。

仇恨、屈辱的火焰,占据着她的内心,可为了家人,她只能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在胁迫下越陷越深,杀死了许多无辜的人,这让她深感罪孽深重,却日渐麻木和绝望。

在搜查时,他们在贾汶革拿着的女士背包内,发现5张身份证和3000元现金,进而证实了这几个人与近期的麻醉抢劫案有关,于是将贾汶革、李川、徐骊3名嫌犯带走,这才揭开了惊天大案。

在讷河贾汶革居所的地窖中,竟挖出42具尸体,很多都已高度腐烂,很难拼出人形,超越了任何恐怖片的想象力……

为了金钱杀人不眨眼,践踏毁灭鲜活的生命,将尸体甚至一息尚存的人,扔进黑暗的地窖中,不仅是无视道德法律,甚至连基本的“人”都不算了,连禽兽都不如,只能说是魔鬼。

黄蓉通过一年多的大量采访,让读者直视了人性之恶。就像作家麦家所评价的那样,《讷河往事》带我们“进入到了生活的核心”,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人性的丑恶一览无遗。

作家黄蓉作家黄蓉

虽然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主犯贾汶革被打了42枪正法,徐骊等也被执行死刑,案件也已过去了近30年,但余波仍在影响着与该案有关的人,就像乌云笼罩着他们的人生。

黄蓉没有止于对恶的描述,她同时真实地记录了人性之善。正是在极恶的事件之中,人性中的温暖、正义、善良才显得如此可贵。

徐骊是罪行累累的同案犯,也是最先揭开惊天大案的有功者。她原本是因麻醉抢劫案被收审,却主动交代了骇人听闻的讷河杀人案。

坦白自己经历的一切,她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想见一见三岁的儿子,二是请求枪毙时不要五花大绑。

当时加入杀人团伙,徐骊也实属被逼无奈。她一生命苦,后来做了母亲,唯一牵挂的就是幼小的儿子。在死前给姐姐的信中,她用文字深深地忏悔,而让贾汶革等人的罪行大白于天下,才让她得到了一丝难得的宽慰。

如果没有徐骊的主动交代,她和主犯贾汶革等人,只会暂时因麻抢案受到处罚,而42人被害的滔天罪行,不知要被埋藏至何年何月。

黄国华,是一位内心柔软但坚守正义的民警。正是因为他的一个举动,让徐骊打破了心理枷锁。

原来,在提审徐骊时,她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请负责审讯的黄国华,帮她买一包卫生巾,因为她到了生理期。虽然这要求突兀而尴尬,但黄国华立刻让同事去买了。

这一个小小的善举,让徐骊感到自己还活在人间,“如果我把这个案子讲出来,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深藏在麻木背后的绝望和痛苦,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她将自己见证的讷河之案,那些残忍的暴行、她经历的人间炼狱都交代了。

该案告破,黄国华荣立省一等功,而它带来的强烈震撼,影响了黄国华的后半生。尤其是徐骊的遭遇,让他内心无法平静。

他知道徐骊是被胁迫的,因此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而自己的一等功,“是徐骊用人头报答我的举手之劳”。

这样的心情让黄国华无法平静,于是近30年来的每个周五,他都会雷打不动去剃光头,这才让他的心里踏实一点。

即便如此,这一事件的烙印,仍在他心里挥之不去。后来,他打了早退报告,一直隐居在乡下。

法医裕文君,则为此案身中尸毒,献出了健康的代价。

那晚,连同裕文君在内的10名法医,来到了讷河的藏尸现场。他们打开菜窖的那一刻,看到的场景比世界末日还要惨烈。

在凛冽的北风中,这个可怕的院落,空气却让人窒息。在裕文君的回忆中,那些尸体都已高度腐烂,“以至于我后来再也不敢碰臭豆腐了”。

为了早些辨认尸体,法医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因为尸体太多装不下,贾汶革又在菜窖旁边,挖了一个小坑。这个小坑,只有身材瘦小的裕文君能通过,于是他就成了捞尸主力。

强烈的尸臭、缺乏氧气的空间、令人恐惧的场景,让裕文君一头晕倒。被同事抢救过来后,他拔下吊针,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当地的法医,他说“那么大的案件发生在讷河,也是心中有愧,有责任把危险的工作承担下来”。

长久不处理的尸体,成了一个细菌培养体,接触的人很容易被感染,这就是俗称的“尸毒”。在这次艰难的工作中,裕文君也不幸感染了尸毒,身体遭受了巨大摧残,由此落下了病根,神经系统有了不可逆的损伤……

罗曼·罗兰说,“善与恶是一块铜板的正反面”。人性中总有恶的存在,而人之所以为人,更因其善的一面是正面。

《讷河往事》“是一个人性碰撞与纠葛的故事”。贾汶革的恶贯满盈,是人性的低谷。我们从前未曾预料到,人间会有这样的恶行,就是因为有人为我们伸张正义,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而警察的正义,法医的责任,女犯的救赎,都是驱散邪恶的光。

在读完《讷河往事》之后,就连久在医疗一线、与人性和生死有最多接触的张文宏也大受震撼。

他惊讶于文中展露的真实人性,但也指出“文章的张力也在于此——在人性被深度质疑的时候,在阴暗的背景之中,人类另一种独有的悲悯、善良与正义,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他相信,在人类遭逢重大灾难的时候,“这一份人性的光亮一定也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讷河往事》在网上获得超一亿的阅读量,可见该事件对读者的震撼程度。

而这篇纪实,是黄蓉同名作品集中的一部,其他作品包括《漫长的告别》、《我生命的创口,长出了翅膀》、《不认命就是这位刑警的命》等,也同样记录了为平安牺牲的警察群体。

有着22年警龄的黄蓉,怀有深沉的警察情结,她懂得这些平安卫士的伟大,更懂得他们的平凡。

她知道鲜花会枯萎,勋章不擦拭总会生锈,有人曾被铺天盖地报道,“可时间会让他们的名字沉在搜索栏的深处”。于是她要重新探寻警察故事,“记住他们,感恩他们,帮助他们”。

与那些虚构的故事不同,黄蓉是从时间里挖掘真实,哪怕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另一种深沉悲悯。就像本书封面上所写:

“说吧,记忆……”

当记忆值得铭记,它自会通过作家的笔来表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虾皮情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iopi.com/article/14006.html

标签: 讷河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